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1950年3月4日,师级干部沙飞因枪杀为他治病的日籍医生津泽胜,在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的判决下被枪决,年仅38岁。这张照片拍摄于沙飞被执行枪决之前,他身穿西装,打着领带,可能正准备参加一场重要活动。
对于沙飞的结局,很多人都感到遗憾。沙飞,原名司徒传,生于1912年,来自广州一个药商家庭。尽管他生命短暂,但沙飞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被誉为“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奠基人”。他是中国革命战争摄影的创始人,尤其是在上海,他拍摄的《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》让他一夜成名。
在抗日战争期间,沙飞深入八路军最前线,拍摄了大量抗战题材的经典照片,其中一些至今家喻户晓,如《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》、《白求恩在做手术》和《战斗在古长城》等。1937年,抗战全面爆发后,沙飞先后担任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编辑科科长、《抗敌报》社副主任、新闻摄影科科长、晋察冀画报社主任以及华北画报社主任等职务。
这些职务表明沙飞深受组织的信任,他的摄影作品和对抗战宣传的贡献受到了高度评价。尤其是聂荣臻将军,他曾对沙飞的摄影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1939年1月1日,在晋察冀军区平山的蛟潭庄,沙飞组织了一场摄影展览——《敌后抗日根据地——晋察冀摄影展览》。聂荣臻亲自前往展览,并对展品给予高度赞扬。他特别指出,照片中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,能够触动观众内心,极具宣传教育意义。聂荣臻建议沙飞将照片放大展示,这样的展览效果会更为显著。
展开剩余67%从那时起,沙飞对摄影作品的质量愈发重视,他拍摄出大量经典之作,也因此声名鹊起。许多人评价沙飞的摄影风格说:“他一直鼓励中国摄影家以相机为武器,唤醒国民,团结抗战。沙飞的作品因其鲜明的指导思想和亲身经历的战争实践,无论题材如何,都充满了感染力和号召力。”
例如,1940年8月百团大战爆发时,沙飞深入前线拍摄了大量照片。虽然聂荣臻担心沙飞的安全,安排他与司令部同行,但沙飞仍在前线拍摄了诸多令人动容的瞬间。他曾拍下过聂荣臻将军在照顾被救出的美穗子姐妹时的情景,这张名为《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女孩》的照片在全国广为流传。沙飞曾感慨:“几十年后,这张照片传到日本,可能会引发某种影响。”他的预言的确应验了。
然而,沙飞的最终命运充满悲剧。1948年5月,沙飞因长期的高强度工作患上了肺结核,住进了石家庄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。除了肺结核,他还患有间歇性精神病,发作时会产生迫害妄想症状。在1950年3月4日,沙飞因病情发作,开枪打死了为他治疗的日籍医生津泽胜。
需要说明的是,津泽胜并非侵华日军成员,他早年曾赴北平开设诊所,抗战爆发后加入八路军,并凭借精湛的医术为许多人救治病痛。津泽胜的女儿池谷田鹤子回忆道:“父亲在病房里被沙飞枪击,最终不幸牺牲。沙飞是那位拍摄过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照片的摄影家,这起事件十分复杂,涉及的各方都遭遇了不幸。”
沙飞枪杀津泽胜一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,尤其因为涉及到抗日英雄与国际反战人士之间的悲剧性冲突。1950年2月24日,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决定判处沙飞死刑。聂荣臻得知后,感到非常痛惜,他含泪指示在沙飞行刑前给予他一次特别的待遇,安排他吃一顿丰盛的餐食。
1950年3月4日清晨,沙飞在石家庄郊外被执行枪决,时年38岁。直到1986年5月19日,北京军区军事法院对沙飞案进行了重新审理,最终裁定沙飞在实施枪杀时处于精神疾病发作状态,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,因此不应承担刑事责任,并撤销了原判。法院为沙飞恢复了军籍。
沙飞的一生,虽然短暂,但却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的摄影作品和事迹至今依然感动着无数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
